標題

內容

課程名稱 方法論
授課教師 林香君
學分數 3
上課時數 3x18
學習目標 1.培養成為知識主體的思辨能力,對知識取得途徑反思批判,得以在生命所的土壤發展主體性探究.
2.認識知識論與方法論典範
3.認識各種研究方法之基本精神、要領、與進行過程,分辨各種研究法的屬性、目的與長短得失
4.培養論文評論的視框工具能力.
5.嚐試論文的發想到完成過程
6.學習基本資料收集與閱讀,評論能力
7.認識研究計劃與論文撰寫體例等學術規準.
8.發展學位論文議題與具體研究架構, 研究計劃撰寫
進度安排與大綱 週次
(一) 知識取得的途徑-實證/現象詮釋/實踐
生命學知識的主體性探究
線上資料庫檢索
課程設計討論
作業-1.閱讀&摘要 2.資料檢索
(二) 方法學典範與研究法類型
研究主題與研究方法的選擇
作業—研究主題與研究方法媒合
(三) 研究的設計與規劃
研究計劃與論文結構認識
作業:閱讀論文文獻.寫作方法觀察
(四) 文獻探討、引述體例
作業:文獻探討習作
(五) .研究方法說明. 研究對象.研究程序.
(六). 研究方法: 工具評估.資料分析與解釋.信效度議題
作業: 研究方法模擬撰寫
(七) 研究結果對話(討論.建議).研究評論.研究倫理
作業: 評論練習

以下研究方法為暫訂, 與修課同學討論後選定要深入了解的方法
(八) 調查研究法/觀察研究法討論與論文閱讀
(九) 發展研究法/相關研究法討論與論文閱讀
(十) 期中考—概念評量與檢索作業
(十一) 準實驗研究法/真實驗研究法討論與論文閱讀
(十二) 單一受試研究法/因果比較(事後回溯法)研究法討論與論文閱讀
(十三) 內容研究法/紮根研究研法討論與論文閱讀
(十四) 現象學研究法/歷史研究法論與論文閱讀
(十五) 生命史(口述史)研究法/心理傳記研究法討論與論文閱讀
(十六) 民俗誌研究法/田野研究討論與論文閱讀
(十七) 敘說研究法/行動研究法討論與論文閱讀
(十八) 期末考週
授課方式 1■課堂講授 2■協同研討報告 3■研究計劃實做
評量方式 1.隨堂作業30%
2.分組專題20%
3.期末研究計劃30%
4.課堂參與20%
使用書籍或參考書籍 齊力.林本炫(200 ).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.南華教社所.麗文
林本炫(200 ).質性研究方法及其超越.南華教社所.麗文
楊孟麗.謝水南(2003).教育研究法-研究設計實務.Frankel J.R. & Wallen N.E.How to design & evaluate research in education. 台北:心理.
謝臥龍等著(2004).質性研究.台北:心理.
周文欽(2002).研究方法--實徵研究取向.台北:心理
林生傳(2002)。教育研究法---全方位的統整與分析。台北:心理出版社。
朱柔若譯(2000)社會研究法.Neuman, W.L. (1997). Social research methods, 3nd Ed. Allyn & Bacon. 台北:揚智。
林重新 (2001). 教育研究法
王文科(民91)。教育研究法。台北:五南圖書出版公司。
劉淑慧(1996).諮商研究法.Heppner, P.P. ;Kivilghon,D.M.Jr.& Wampold B.E. Research Design in Counseling. 台北:五南.
吳芝儀、李奉儒譯( 1995).質的評鑑質研究.Patton.M.Q.著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. 台北:桂冠.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• 建構式扎根理論
  • 如何找資料錄音
  • 313錄音
  • 社會科學研究文獻
  • 附錄二
  • 敘說初探
  • APA寫作指引
  • 研究報告評論要點
  • 研究倫理
  • 質性訪談
  • 訪談概要
  • 相關研究組檔案
授課老師
林香君
推薦課程
  • 105-1-生命導論
    林香君
    開課期間:2016-09-29~2017-09-18
    LINE分享功能只支援行動裝置
  • 102-2-靈修養生社區參訪見習
    林香君
    開課期間:2014-02-21~
    LINE分享功能只支援行動裝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