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題

內容

課程名稱 社會原理
授課教師 林錚
學分數 3
上課時數 3
學習目標 本課程教學目標與學生基本素養、學生核心能力相關性
進度安排與大綱

第 一 週 09.13 課程介紹
第 二 週 09.20 放假一天
第 三 週 09.27 社會研究方法
第 四 週 10.04 文化
第 五 週 10.11 社會化
第 六 週 10.18 社會互動與社會結構
第 七 週 10.25 團體與組織
第 八 週 11.01 社會階層與社會流動
第 九 週 11.08 期中報告
第 十 週 11.15 偏差行為與社會控制
第十一週 11.22 全球化
第十二週 11.29 家庭與親密關係
第十三週 12.06 宗教與教育
第十四週 12.13 經濟與政治
第十五週 12.20 健康與醫學
第十六週 12.27 人口與環境
第十七週 01.03 科技、社會運動與社會變遷
第十八週 01.10 期末報告

授課方式 1.以學生為中心2.小組學習3.老師扮演學習的引導者角色4.問題為真實生活中的例子
評量方式 期中考試:  30   %
學期考試:  30   % 
其    他:  40   %
使用書籍或參考書籍 1. Savery, J. R. & Duffy, T. M., “Problem Based Learning : An instructional model and its constructivist framework”, CRLT Technical Report N° 16-01, 2001.
2. Berger, P.著,黃樹仁、劉雅靈譯,社會學導引。台北:巨流。1986年。
3. Johnson, A. G.著,成令方、林鶴玲、吳嘉苓譯,見樹又見林。台北:群學。2003年。
4. 片桐新自、永井良和、山本雄二編,蘇碩斌、鄭陸霖譯,基礎 社會學。台北:群學。2008年。
5. 王振寰、瞿海源主編,社會學與台灣社會。台北:巨流。2006年。
本課程教學目標與學生基本素養、學生核心能力相關性。
知識的創造固然重要,知識的傳遞同樣不可或缺。本課程主要採行問題導向學習法(Problem-Based Learning),希望讓同學透過具體問題或情境模擬的方式,產生自發性思考,並瞭解知識形成的過程。以這樣的學習方式,同學不但可以將書本上知識與實際生活做一有效結合,在過程中獲得問題解決的技巧與步驟,進而擁有知識建構的個人體驗。在這種情況下,知識不再是死記死背、或者盲目人云亦云的產物,而是活生生的、在社會情境下每個人的理性行動所交織出來的成果。透過情境的模擬,同學們可以理解到任何一個決策背後的複雜因素,以致更為客觀地看待社會事物。本課程不只增進知識,亦是溝通技巧、團隊合作、彼此尊重的一次學習。
  • 第一週-課程講解
  • 第二週-228放假
  • 第三週-瘦肉精的問題
  • 第四週-為何要吃美國牛?
  • 第五週-狂牛症訊息
  • 第六週-什麼是爛大學?
  • 第七週-誰是台大學生?
  • 第八週-大學VS高中
  • 第九週-期中報告
  • 第十週-都更分析
  • 第十一週-電費漲價合理嗎
  • 第十二週-播放課程相關影片
  • 第十三週-法國哲學會考
  • 第十四週-少子女化危機
  • 第十五週-遊民
  • 第十六週-全民建保
授課老師
林錚
推薦課程
  • 100-2-當代社會學理論
    林錚
    開課期間:2012-02-22~2012-06-27
    LINE分享功能只支援行動裝置
  • 100-1 社會原理
    林錚
    開課期間:2011-09-23~
    LINE分享功能只支援行動裝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