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課程學習總目標: 1. 了解現代心理療癒的理論、方法類型及特色 2. 探討佛教思想與修行實踐可能含涵蘊的心理療癒資源 3. 對佛教的心理療癒資源的理論化 課程三大單元學習目標如下: 1. 掌握現代心理療癒的理論、類型及特色的基本發展狀況 2. 掌握佛教學中的心理療癒資源 3. 激發佛教戒定慧三學在現代心理療癒的應用與實踐之思考 學分數:3學分 課程內容: 1. 現代心理療癒的理論、方法類型及特色 1-1科學心理學(第1週) 1-2哲學心理學(現象學、存在主義與人本心理學)(第2週) 1-3宗教與靈性心理學的復歸(第3週) 2. 佛教學中的心理療癒資源 2-1輪迴與虛無主義(第4週) 2-2佛教與現象學描述(第5週) 2-3性空(反實體主義形上學的世界觀)與二諦(真俗兩重世界觀)(第6週) 2-4五蘊和合(身心(我法)二元的假說)與十二因緣(業感緣起)(第7週) 2-5賴耶緣起與如來藏緣起(第8週) 2-6《大乘起信論》解析(第9週) 2-7《大乘起信論》作為宗教修行心理學理論模型(第10週) 3. 佛教戒定慧三學在現代心理療癒的應用與實踐 3-1現象心理學作為溝通的媒介(第11週) 3-2以語言為身的現象學描述(第12週) 3-3以戒為體的修行轉化(第13週) 3-4禪籍中的意識經驗描述(第14週) 3-5禪定的價值與限制(第15週) 3-6《華嚴經》十地的修持(第16週) 3-7悲智不二的修學實踐(第17週) 4. 期末報告與討論(第18週)
-
第一週 1-1科學心理學
-
第二週 1-2哲學心理學(現象學、存在主義與人本心理學)
-
第三週 1-3宗教與靈性心理學的復歸
-
第四週 2-1輪迴與虛無主義
-
第五週 2-2佛教與現象學描述
-
第六週 2-3性空(反實體主義形上學的世界觀)與二諦(真俗兩重世界觀)
-
第七週 2-4五蘊和合(身心(我法)二元的假說)與十二因緣(業感緣起)
-
第八週 2-5賴耶緣起與如來藏緣起
-
第九週 2-6《大乘起信論》解析
-
第十週 2-7《大乘起信論》作為宗教修行心理學理論模型
-
第十一週 3-1現象心理學作為溝通的媒介
-
第十二週 3-2以語言為身的現象學描述
-
第十三週 3-3以戒為體的修行轉化
-
第十四週 3-4禪籍中的意識經驗描述
-
第十五週 3-5禪定的價值與限制
-
第十六週 3-6《華嚴經》十地的修持
-
第十七週 3-7悲智不二的修學實踐
-
第十八週 期末報告與討論
- 課程介紹
- 課程安排
- 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