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題 |
內容
|
課程名稱 |
佛教與心理療癒 |
授課教師 |
郭朝順、陳一標、曾稚棉 |
學分數 |
3學分 |
上課時數 |
54節課 (每節課50分鐘) |
學習目標 |
學習總目標:
- 了解現代心理療癒的理論、方法類型及特色
- 探討佛教思想與修行實踐可能含涵蘊的心理療癒資源
- 對佛教的心理療癒資源的理論化
課程三大單元學習目標如下:
- 掌握現代心理療癒的理論、類型及特色的基本發展狀況
- 掌握佛教學中的心理療癒資源
- 激發佛教戒定慧三學在現代心理療癒的應用與實踐之思考
|
進度安排與大綱 |
1.現代心理療癒的理論、方法類型及特色
1-1科學心理學(第1週)
1-2哲學心理學(現象學、存在主義與人本心理學)(第2週)
1-3宗教與靈性心理學的復歸(第3週)
2佛教學中的心理療癒資源
2-1輪迴與虛無主義(第4週)
2-2佛教與現象學描述(第5週)
2-3性空(反實體主義形上學的世界觀)與二諦(真俗兩重世界觀)(第6週)
2-4五蘊和合(身心(我法)二元的假說)與十二因緣(業感緣起)(第7週)
2-5賴耶緣起與如來藏緣起(第8週)
2-6《大乘起信論》解析(第9週)
2-7《大乘起信論》作為宗教修行心理學理論模型(第10週)
3.佛教戒定慧三學在現代心理療癒的應用與實踐
3-1現象心理學作為溝通的媒介(第11週)
3-2以語言為身的現象學描述(第12週)
3-3以戒為體的修行轉化(第13週)
3-4禪籍中的意識經驗描述(第14週)
3-5禪定的價值與限制(第15週)
3-6《華嚴經》十地的修持(第16週)
3-7悲智不二的修學實踐(第17週)
期末報告與討論(第18週)
|
授課方式 |
非同步閱讀教材、線上同步講授討論 |
評量方式 |
本課程作業包含:
1. 非同步閱讀線上教材(10%):每週依規定閱讀線上教材。
2.書摘寫作(30%):至少三篇,每篇至少1000字,於線上平台按期繳交。
2.課堂討論表現:(20%)依每週線上課程討論發言情形登錄,期末進行結算。
3.期末報告:(40%):紙本內容,口頭報告表現,研究報告須預先於數位平台繳交,以供同學參考。
|
使用書籍或參考書籍 |
- 李安德(Andre Lefebvre),若心譯,《超個人心理學:心理學的新典範》(台北:桂冠,1992)
- 莫瑞.史丹,吳菲菲譯,《靈性之旅:追尋失落的靈魂》(台北:心靈工坊,2021)
- 弗蘭克(Viktor E. Frankl),趙可式、沈錦惠合譯 ,,《活出意 義來: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》(台北:光啟文化,2012)
- 余德慧,《詮釋現象心理學》(台北:心靈工坊,2001)
- 史托羅洛(R. D. Stolorow)、艾特伍(G. E. Atwood),翁士恆、葉秉憲譯,《現象學的力量》(台北:心靈工坊,2023)
- 李維倫,《存存催眠治療》台北:心靈工坊,2022)
- 其他自編講義
|
|
課程學習總目標:
1.了解現代心理療癒的理論、方法類型及特色
2.探討佛教思想與修行實踐可能含涵蘊的心理療癒資源
3.對佛教的心理療癒資源的理論化
課程三大單元學習目標如下:
1.掌握現代心理療癒的理論、類型及特色的基本發展狀況
2.掌握佛教學中的心理療癒資源
3.激發佛教戒定慧三學在現代心理療癒的應用與實踐之思考
學分數:3學分
課程內容:
1.現代心理療癒的理論、方法類型及特色
1-1科學心理學(第1週)
1-2哲學心理學(現象學、存在主義與人本心理學)(第2週)
1-3宗教與靈性心理學的復歸(第3週)
2.佛教學中的心理療癒資源
2-1輪迴與虛無主義(第4週)
2-2佛教與現象學描述(第5週)
2-3性空(反實體主義形上學的世界觀)與二諦(真俗兩重世界觀)(第6週)
2-4五蘊和合(身心(我法)二元的假說)與十二因緣(業感緣起)(第7週)
2-5賴耶緣起與如來藏緣起(第8週)
2-6《大乘起信論》解析(第9週)
2-7《大乘起信論》作為宗教修行心理學理論模型(第10週)
3.佛教戒定慧三學在現代心理療癒的應用與實踐
3-1現象心理學作為溝通的媒介(第11週)
3-2以語言為身的現象學描述(第12週)
3-3以戒為體的修行轉化(第13週)
3-4禪籍中的意識經驗描述(第14週)
3-5禪定的價值與限制(第15週)
3-6《華嚴經》十地的修持(第16週)
3-7悲智不二的修學實踐(第17週)
4.期末報告與討論(第18週)
-
第一週 1-1科學心理學
-
第二週 1-2哲學心理學(現象學、存在主義與人本心理學)
-
第三週 1-3宗教與靈性心理學的復歸
-
第四週 2-1輪迴與虛無主義
-
第五週 2-2佛教與現象學描述
-
第六週 2-3性空(反實體主義形上學的世界觀)與二諦(真俗兩重世界觀)
-
第七週 2-4五蘊和合(身心(我法)二元的假說)與十二因緣(業感緣起)
-
第八週 2-5賴耶緣起與如來藏緣起
-
第九週 2-6《大乘起信論》解析
-
第十週 2-7《大乘起信論》作為宗教修行心理學理論模型
-
第十一週 3-1現象心理學作為溝通的媒介
-
第十二週 3-2以語言為身的現象學描述
-
第十三週 3-3以戒為體的修行轉化
-
第十四週 3-4禪籍中的意識經驗描述
-
第十五週 3-5禪定的價值與限制
-
第十六週 3-6《華嚴經》十地的修持
-
第十七週 3-7悲智不二的修學實踐
-
第十八週 期末報告與討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