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題
|
內容
|
學分數 |
2 |
上課時數 |
三 10-12 本課程最大的特色,是其充滿著許多的團體活動與分組討論。而為了能讓課程深入的進行,並讓在活動中所產生之思考與情緒能順利地延續,充裕的時間乃其必要的先決條件。所以,本課程每次進行時間為三小時。 |
課程要求 |
以開放的心態參與活動與面對自己 |
學習目標 |
1. 協助參與者思考並釐清,其截至目前之學習問題與決定未來之模式 2. 認識即將到來之挑戰 3. 尋找學習與面對未來之其他可能性 4. 發展願景與規劃相應之策略 |
課程設計之基本理念 |
許多大學生﹝尤其是考進本校者﹞所採取之填鴨式學習方式,並不符合大學教育所要求之主動思考之精神;而其面對自身未來之被動態度,也常使其迷失在自由的大學生活中,渾渾噩噩不知該如何規劃其生活,與面對未來之挑戰。未來學教育之目的,乃基於行動學習之精神,以共同參與之方式,讓學生省思當前之處境,思考其面對未來之態度,並發展所欲之未來。而「未來工作坊」﹝The Futures Workshop﹞正是依據以上之理念所發展出之教育工具。本課程之設計,乃遵循未來工作坊之架構,並結合團體諮商之工具,希望能協助大一新生釐清並克服以上之問題。 |
進度安排與大綱 |
本課程之教學內容亦分為四項主題,並以下列之順序加以進行: 1.省思過去:此主題乃針對第一項目標所設計。在此一階段中,我們一方面不僅要在認知層面上,以團體討論的方式,讓參與者探討其過去學習與面對未來態度上之問題;另一方面,由於許多大學新鮮人鮮於思考相關之問題,這使得認知層面上的探討有其相當之侷限性,故也將採用許多團體心理諮商的工具,如「舞蹈治療」、「社會夢成長空間」與「角色分析」等方法,幫助參與者探索其內心深層世界,抓住內在潛藏之想法,並以較輕鬆之方式,將之表達出來。 2.面對挑戰:此乃針對第二項目標所設計之主題。其中,我們將以第一階段所探索與分析之結果為出發點,繼續探討來自大學生活與課業,以及來自未來就業或繼續深造之挑戰。在這之間,我們將邀請幾位學長姐﹝部分為參與本計畫之助理與工讀生﹞分享其經驗與感想,以幫助參與者能更加真實地了解其所將面對之挑戰。從這過程中,參與者將得出幾項其所關注之主題,如“英文學習問題”、“建立自信”或“如何找出自我興趣與未來發展方向”等。 3.開放未來:針對在上一階段中所得出的主題,我們除了在認知層面上,以分組討論的方式,繼續探討其未來可能發展情境與可能解決方法外,我們也將藉由「行動展演」﹝Performance﹞的方法,讓參與者能從內心深處,發現出其他學習與面對未來之嶄新的並具有創造性的可能,並能深切感受當這些可能成真之情境。如此才有機會決定其所欲之願景,並促發實現之動力。 4.迎向願景:針對最後一項目標,並以在以上階段中所得之成果為基礎,參與者將以小組討論方式,決定其所欲之願景,並發展其達成願景之策略。 |
課程特色 |
藉由“參與”與“行動”來學習,而非一般的課堂講授。 |
授課方式 |
1課堂講授 2分組討論 3其它-諮商活動 |
評量方式 |
100 % 期末報告 (01/18前自行傳送至老師箱信splin@mail.fgu.edu.tw) 逾時不候 |
使用書籍或參考書籍 |
Inayatullah, Sohail, Questioning the Future, Tamkang University, 2005 |
備 註 |
1.主要參考書籍請依作者、書名、出版處所、時間次序撰寫。 2.講授大綱及成績評量方式請務必於第一週上課時向學生充分說明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