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題

內容

課程名稱 社會未來學
授課教師 林碩斌
學分數  3
上課時數  3
學習目標 理論性學習並能以適當之技術實際接觸並深層瞭解社會性浮現議題。
進度安排與大綱  訪談與分析技術、  學理探討、實作練習
授課方式 課堂講授分組討論實習影片欣賞與督導活動
評量方式  期中報告:60 %期末考試:40%
使用書籍或參考書籍 T. Jordan and S. Pile,社會變遷,韋伯2006陳紹馨,臺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,聯經出版公司2004

 

1.訪談與分析技術:在課程的第一階段,將介紹深度訪談法語質性資料分析方法,並以數次在小組中實際的練習﹝由助理帶領﹞,讓同學能掌握訪談與分析之各項要點。
2.學理探討
1)基礎理論:在進行探討各種社會浮現議題之前,我們將先介紹社會變遷與社會問題之相關理論,以提供思考之基礎。
2)探討社會變遷現象與當今諸多浮現議題之關聯,以及其未來可能之發展。
3. 實作練習:在此一部分,同學將以分組的方式,針對所感興趣之議題,進行兩次深度訪談。訪談之間,並安排有督導活動,讓同學發現問題,以及發展改進之策略。訪談過程與結果之紀錄分析,即為該組之期末報告。
  • 教學大網 課程理念 教學目標 參考書目 評分標準 學習評量方式
  • 課程進度
  • 訪談技巧
  • 開放 真誠 真理(流程圖)
  • 開放 真誠 真理(理論)
  • 協談練習實例─醫院李女士
  • 尊重接納-圖
  • 隱蔽青年─電動男的生活
  • 同理心理論
  • 認同與距離-圖
  • 資料分析練習-2
  • 資料分析練習-1
  • 6.心得分析範例
  • 資料分析練習範例
  • 未來三角
Instructor
林碩斌
Recommended Courses
  • 100-2-未來工作坊
    林碩斌
    Period:2012-03-21~
    LINE sharing feature only supports mobile devices
  • 林碩斌
    Period:Not set
    LINE sharing feature only supports mobile devic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