課程綱要:(含每週授課主題及進度)
課程設計之基本理念
本課程之設計理念乃基於未來意象之理論架構,亦即:針對未來的行動與結果會受到未來意象﹝也就是在意識上或潛意識裡對未來的想像﹞的影響,而未來意象又是受到過去相關經驗之型塑。所以,如果我們想要有一美好的未來,必須先透過過往的經驗中探索內心的未來意象,發覺具有問題的思考內容與邏輯,然後發展正面之未來意象,以及實現願景之策略。本課程希望藉由以上的架構,能協助大一新生釐清並克服大學學習生活相關之問題,並發展其正面的面對未來大學生活之想像。
課程主題與進度
針對上述四項教學目標,本課程之教學內容亦分為四項主題,並以下列之順序加以進行:
1. 提升自我探索之敏感度:在探索未來意象之前,必須先學生對自我內心的敏感度。在此階段將主要以舞蹈治療為工具,進行許多團體活動。
2. 探索未來意象:接著我們將以敘事與戲劇治療的方式,從過去經驗中探索和學習相關之未來意象。
3. 探索自我和當前學習環境之關係:在此階段將利用「角色分析」與「社會夢成長空間」探索自我在當前學習環境中所遭遇的問題。
4. 尋找學習與面對未來之其他可能性:針對在上一階段中所得出的主題,我們除了在認知層面上,以分組討論的方式,繼續探討其未來可能發展情境與可能解決方法外,我們也將藉由「戲劇治療」的方法,讓參與者能從內心深處,發現出其他學習與面對未來之嶄新的並具有創造性的可能,並能深切感受當這些可能成真之情境。如此才有機會決定其所欲之願景,並促發實現之動力。
5. 發展願景與實現策略:針對最後一項目標,並以在以上階段中所得之成果為基礎,參與者將以小組討論方式,決定其所欲之願景,並發展其達成願景之策略。
上課時間
從以上課程綱要的介紹中,我們可以看出,本課程最大的特色,是其充滿著許多的團體活動與分組討論。而為了能讓課程深入的進行,並讓在活動中所產生之思考與情緒能順利地延續,充裕的時間乃其必要的先決條件。所以,本課程每次進行時間為三小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