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在台灣的教育文化與制度影響下,台灣學生大多缺乏獨立思考有關自己與群體未來的習慣與能力,以致於喪失學習熱情,並且面對未來感到徬徨與恐懼。而作為未來教育工具的「未來工作坊」,即是提供一個適當的活動架構,協助參與者能探索自我,了解自身與環境關係,並能進一步思考自身所有可能與所欲之未來,最後並擬訂計畫加以實現。所以,未來工作坊不僅可以運用在學校場域,作為一般教育的補充教學活動,也可以運用在任何的團體組織中,作為組織發展的工具。另外,未來工作坊也可以以行動研究方式,作為探索研究對象所遭遇之問題,並協助發展解決之道,這對正在尋找研究題目與方法的研究生而言,可能提供一個可行的思考選項。 授課主題 一、理論部分 1. 當前台灣教育的問題 2. 未來教育的意義與重要性 3. 未來工作坊作為未來教育的工具 4. 未來工作坊作為行動研究之可能 5. 未來工作坊各階段之理論基礎 6. 操作工具之運用 二、實作 1. 針對所選定之團體設計一套九到十二小時的工作坊活動 2. 討論階段 a. 探討實作對象的特質 b. 設定活動目的 c. 設計活動內容 d. 試驗 3. 執行階段
-
第一週
-
第二週
-
第三週
-
第四.五週 3/15.22
-
第六週3/29
-
第七週4/5 清明節放假
-
第八週4/12
-
第九週4/19
-
第十週4/26
-
第十一週5/3
-
第十二週5/10
-
第十三週5/17
-
第十四週5/24
-
第十五週 5/31
-
第十六週 6/7
-
第十七週 6/14
-
第十八週 6/21
-
上課影片
- Course Introduction
- Course Plan
- 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