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題 |
內容
|
課程名稱 |
人間佛教專題 |
授課教師 |
郭朝順、陳一標、妙凡法師、法願法師 |
學分數 |
3學分 |
上課時數 |
54節課 (每節課50分鐘) |
學習目標 |
總目標:由歷史、理論、實踐、經典詮釋等四個角度,理解人間佛教的義涵,並培養回應現代社會多重問題的能力。
課程共分為四大單元:
1.人間佛教出現的歷史背景與初期的理論建構:佛教所面對的現代化情境及其提出的解決方法;2. 人間佛教的哲學基礎;3.佛教經典的現代詮釋;4. 佛光山人間佛教四大宗旨的實踐與反思。
單元學習目標分別為:
1. 掌握人間佛教出現的歷史背景與初期理論建構
2. 堅固人間佛教的理論基礎
3. 學習具人間佛教視野的佛教經典詮釋方法
4.理解人間佛教的實踐現況及所面對的問題
|
進度安排與大綱 |
-
人間佛教出現的歷史背景與初期的理論建構:佛教所面對的現代化情境及其提出的解決方法;
1-1導言:民初政經、社會、文化對佛教的衝擊以及佛教對現代化精神(理性主義與科學主義)的回應(第1週)
1-2從解脫道與菩薩道、理性佛教與信仰佛教的角度看人間佛教的相關論題(第2週)
1-3太虛的思想特色及其人間佛教的提出(第3週)
1-4太虛對人間佛教的闡述(第4週)
1-5印順的思想特色及其人間佛教的提出(第5週)
1-6印順對人間佛教的闡述(第6週)
2. 人間佛教的哲學基礎
2-1解脫意識中的文化思維(第7週)
2-2佛教文化哲學的三個基礎(第8週)
2-3中觀學的文化批判論(第9週)
2-4唯識學的文化現象論(第10週)
2-5佛性思想的文化價值論(第11週)
2-6漢傳佛教的圓教理想(第12週)
3. 佛教經典的現代詮釋
3-1《佛法真義》1(第13週)
3-2《佛法真義》2(第14週)
3-3《佛法真義》3(第15週)
4.佛光山人間佛教四大宗旨的實踐與反思
4-1文化與教育(第16週)
4-2慈善與共修(第17週)
4-3實踐反思(第18週)
|
授課方式 |
非同閱讀教材,同步線上講授 |
評量方式 |
非同步閱讀線上教材(10%)
課堂討論表現(10%)
單元報告(80%):四大單元,每單元繳交書面報告字數至少2000字以上一份,共四份。每份報告佔總分20%
|
|
總目標:由歷史、理論、實踐、經典詮釋等四個角度,理解人間佛教的義涵,並培養回應現代社會多重問題的能力。
課程共分為四大單元:
1.人間佛教出現的歷史背景與初期的理論建構:佛教所面對的現代化情境及其提出的解決方法;2. 人間佛教的哲學基礎;3.佛教經典的現代詮釋;4. 佛光山人間佛教四大宗旨的實踐與反思。
單元學習目標分別為:
1. 掌握人間佛教出現的歷史背景與初期理論建構
2. 堅固人間佛教的理論基礎
3. 學習具人間佛教視野的佛教經典詮釋方法
4.理解人間佛教的實踐現況及所面對的問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