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題

內容

課程名稱 社會未來學
授課教師 林碩斌
學分數 3
上課時數 3
學習目標 理論性學習並能以適當之技術實際接觸並深層瞭解社會性浮現議題。
進度安排與大綱

基於上述之理念,本課程的進行將分成三大部分:

1.      訪談技術:在課程的第一階段,將介紹深度訪談法,並以數次在小組中實際的練習,讓同學能掌握訪談之各項要點。

2.      學理探討

1)      基礎理論:在進行探討各種社會浮現議題之前,我們將先介紹社會變遷與社會問題之相關理論,以提供思考之基礎。

2)      有關各社會浮現議題之實徵研究:在課程中將事先挑選數篇﹝依學生人數而定﹞學術性實徵研究文章,讓同學以分組方式,加以閱讀、討論,並於課堂中報告。此將作為期中報告成績之依據。

3.實作練習:在此一部分,同學將以分組的方式,針對所感興趣之議題,進行兩次深度訪談。訪談之間,並安排有督導活動,讓同學發現問題,以及發展改進之策略。訪談過程與結果之紀錄分析,即為該組之期末報告。
授課方式

課堂講授 、分組討論

上課方式:簽到、限五次不到

評量方式

讀書報告: 40% 、 期末報告  60 %

期中、未報告請自行寄自splin@mail.fgu.edu.tw老師信箱

使用書籍或參考書籍

T. Jordan and S. Pile,社會變遷,韋伯2006

陳紹馨,臺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,聯經出版公司2004

 

浮現議題﹝emerging issues﹞為未來學教育中重要的一環。本課程最主要目的,是希望藉由探討在社會上剛剛浮現之社會現象,如少子化、“宅男”、性別中性化、以及所謂M型社會等等,了解當事人與其他相關人在這些現象影響下之生活處境,以及探索現象背後之深層意義與其未來可能發展之情境。另,有別於一般課程只著重在理論上的探討,在本課程中,同學將藉由學習深度訪談之技巧,使其能實際探訪現象之相關人,以達到深層認識之目的。
  • 資料分析練習-1
  • 資料分析練習-2
  • 0908
  • 0915
  • 0919
  • 0922
  • 0926
  • 0929
  • 1003
  • 1006
  • 1117
  • 社會化
  • 社會化2
  • 團體動力
授課老師
林碩斌
推薦課程
  • 100-2-組織學習與發展
    林碩斌
    開課期間:2012-02-23~
    LINE分享功能只支援行動裝置
  • 98-1-社會科學研究法
    林碩斌
    開課期間:未設定
    LINE分享功能只支援行動裝置
  • 社會夢成長空間
    林碩斌
    開課期間:未設定
    LINE分享功能只支援行動裝置